不要說再見 Life’s That Way
- 作者:吉姆.畢佛
- 原文作者:Jim Beaver
- 譯者:吳芳姿
- 出版社:三采
- 出版日期:2009年10月30日
因為剛好是這個時間點看到,所以特別有感觸吧!
以前我不了解親人過世的那種哀痛,爺爺奶奶過世的時候只有國小,不是了解悲傷的年紀,也許有淡淡的哀愁,但感覺都不深刻!
那時候只覺得爺爺奶奶走了,到天國去了(奶奶信天主教,所以我們跟著信),覺得少了撒嬌的對象,覺得少了可以喊"爺爺""奶奶"的人,
看到奶奶的大體時還有不確切的感覺,只覺得奶奶隨時都會醒來,直到去火化的那一刻,才覺得,啊!奶奶真的過世了!
接著爺爺也因為年紀大的痛苦而過世,因為是一直住在台北的醫院,所以其實都是媽媽在照顧爺爺,爺爺過世時,悲傷的感覺更淡了,很難形容,那時候並不會有想要哭的感覺,只是覺得親人過世了,少了奶奶,現在又少了爺爺~
有感傷的時候,可是小的時候,真的都淡淡的~
然後我就很平順的長大了,
周先生的媽媽在他大學後就過世了,死因是癌症,他看著媽媽咽下最後一口氣,看著突然神智清醒的母親思思念念的都是他們三兄妹,我覺得周先生的心理素質真的很強,他總是很堅強的去面對這些,從不在我面前示弱,他有他的驕傲,所以那時候我也只是陪在他身邊,也許有那麼一點點成了他的依靠(自以為:P),其實我的感受也沒有他的強,因為那還是死青年狀態,生死對我來說好像還是很遙遠的事,只是比起小時候,還是多了解那種生死離別的感覺~
直到去年公公住院,我常常去探望後,才能了解那種癌症患者的痛苦,親人的痛苦,公公的病因為發現的早,所以很早就在治療了,但總還是個不治之症,所以多一天都會讓人謝天,婆婆(公公後來認識的牽手)是那樣的愛著公公,她的那種痛苦是我們無法體會的,每天面對愛人可能就此消失,每天惶恐不安,但還是要樂觀面對每一天。
原來的公公是那樣的笑口常開,有痛苦也不說出口,只自己面對,但開始常常住院後,有氣無力,那付病厭厭的樣子真的讓人不捨,更不用說婆婆那時心理的煎熬了!也不用說後來公公過世時,婆婆數度昏厥那樣讓人心痛的場面!
年紀到了,更能體會人的生離死別,更何況我參與的我更多了!
前一陣子剛好看到這本書,我覺得更能體會作者的那種心情,起先樂觀、放開心胸的去面對,總覺得事情會好轉的,然後直到病情看似好轉後卻又直轉直下的發展,病痛的折磨,沒有經歷過的人不了解,只能急煞旁人,很想分擔那種痛苦卻又無法辦到,只能乾著急,旁邊的人忍不住想流淚也不能給病人看到,那樣二個人都會一起難過~
總之,我覺得看完以後感覺更深,那種不安,想要面對的心情,經過作者的描述,我更能體會了!
"Life’s That Way"是這本書英文原名,在中文就是"來者猶可追"的意思,取自"逝者已矣,來者猶可追"之意!
雖然親人的過世是誰都不願面對的,可是因為我們還活著,所以更要為他們活下去,周先生能堅強的面對,可是婆婆還是無法看淡,除了我們多陪陪她,也只有時間能撫平傷痛~
作者的真情流露讓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一看,願與我的朋友分享!
留言列表